为促进我区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物流资源集聚,做大做强市场主体,优化物流发展环境,增强产业竞争力,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
补齐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优化物流行业营商环境,推动我区现代物流产业与制造业、商贸服务业高质量融合发展。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1.物流总体规模不断增长。至2026年底,全区物流产业营收达到30亿元以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2.物流发展平台不断壮大。至2026年底,传化南北公路港、万吉智慧供应链物流园、空港高铁物流园等物流产业集聚区基本形成,不断补齐冷链物流、保税物流、航空物流、高铁快运等物流基础设施短板。
3.物流企业实力不断增强。至2026年底,培育或引进年营收2000万元以上的规上物流企业20家以上,年营收1亿元以上的骨干龙头物流企业5家以上。
4.物流服务水平不断优化。至2026年底,物联网、5G、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物流领域有效应用,打造智能物流示范园区1个以上;加快推进城市绿色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新增新能源城市配送车100辆以上;加大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建成冷库规模达到10万立方米以上;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建制村农村物流快递服务点100%覆盖。
二、重点任务
(一)基础设施集聚行动
1.打造区域物流示范园区。重点支持传化南北公路港、万吉智慧供应链物流园、空港高铁物流园建设成为功能完备、集疏运条件好、辐射作用明显的综合物流园区,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物流示范园区。〔责任单位:区经发局、赣州保税实业集团〕
2.深入实施物流共享仓“蜂巢”计划。以高标准共享仓项目建设为重要契机,全面提升我区物流园区建设和运营水平。到2026年,建成超100万平方米符合工业、商贸、物流企业需求的共享标准仓,其中VMI供应商管理库不少于10万平方米。〔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企工局、区商务局、赣州保税实业集团〕
3.引导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引导并支持小微物流企业“散改集”迁入物流园区,对入驻国有物流园区的给予房租补贴。到2026年底,实现全区小微物流企业基本迁入物流园区。〔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财政局、赣州保税实业集团〕
4.建设空港高铁物流园区。依托赣州西站和黄金机场两大交通枢纽,借助我区机场、高铁、公路港物流园毗邻优势,打造以空港产业园、高铁货运产业园、保税物流园为基础的“铁、陆、空”物流集散区,构建服务我区、辐射周边的航空、高铁物流体系。〔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保税管理局、区高铁新区服务中心、赣州保税实业集团〕
(二)物流数字化升级行动
1.推动企业云上管理。统筹硬件设施的管理利用,依托国有运算存储资源,鼓励物流企业入驻政府云端,提供安全优质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责任单位:区企工局、区经发局〕
2.提升园区数字化水平。加强园区(场站)传统物流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升级,支持智慧园区、智能仓储、VMI供应商管理库等建设,推进物流数据资源协同共享。〔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企工局〕
3.逐步构建物流标准化体系。大力推广托盘、周转筐等标准物流器具的应用与循环,逐步普及智能装卸和分拣技术的应用。到2026年,培育建设至少1个具备智能物流器具运用的示范项目。〔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市监分局〕
(三)物流与产业融合发展行动
1.推动现代物流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鼓励区内生产型企业与本地物流企业合作,将企业运输业务交由本地物流企业承运,在我区结算运费及申报税收。推进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的专业化物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头部物流企业的网络、仓储、运力和成本优势,引导其为制造业企业提供“定制化”供应链服务,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支撑。〔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企工局、区汽车办〕
2.推动现代物流业和商贸服务业融合发展。鼓励物流企业与商贸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物流企业运力、仓储资源,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方式,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商贸企业的竞争力、消费服务的响应力,进一步提振消费市场。鼓励本地大型商超企业建设“前置仓”等设施设备,全面提高物流末端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到2026年,布局建设一批涵盖农副产品、商超百货为主体的公共配送中心,建全商贸服务体系。〔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商务局〕
3.推进物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聚焦“2+N”现代产业体系,引导物流企业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横向配套、纵向延伸的供应链体系。主要围绕原材料供应、采购执行、仓储管理、产品代销等供应链管理服务探索创新运用。到2026年,新引进物流供应链企业3家以上。〔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企工局、区商务局、区汽车办〕
(四)多式联运提升行动
1.推进航空物流发展。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黄金机场T1航站楼改造和黄金机场三期改扩建,完善航空货运基础设施,逐步拓展货运包机专线等业务,全面提升航空货运效率、货运能力。〔责任单位:区经发局〕
2.大力发展高铁物流。加快推动高铁配套物流用地开发利用,在高铁西站动车所附近建设高铁快运基地,进一步满足高铁物流发展需要,同时与航空物流形成集聚效应,发展“公铁”“航公”多式联运。〔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高铁新区服务中心〕
3.加快集疏运通道建设。推进机场、高铁站、物流园区集疏运通道建设,强化市区、赣州西站与黄金机场快速连通,构建集公路运输、高铁快运、航空物流于一体的集疏运通道,不断改善运输结构。〔责任单位:区住建局、区经发局〕
(五)冷链体系补全行动
1.补齐冷链设施短板。结合共享仓“蜂巢”计划,加快推动空港高铁产业园(一期)冷链仓储项目、岗边物流基地等冷链物流项目建设。到2026年底,建成能基本满足中心城区居民生活需求的冷库。〔责任单位:区经发局、赣州保税实业集团、满园公司〕
2.实施冷链车辆运营补助。2024—2026年,对在我区注册登记、纳税,年营收达1000万元以上且一次性购置5辆以上冷链车辆新车的物流企业,补贴购置价的10%,按三个年度平均拨付(期间车辆不得出售),单个企业累计不超过30万元。〔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财政局〕
3.支持食品产业联动发展。支持发展与冷链关联的深加工(预制菜、特色农产品、屠宰)产业,鼓励其与冷链项目“捆绑式”联动包装。到2026年,争取引进总投资达亿元以上的冷链项目1个。〔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农办、区商务局〕
(六)企业主体壮大行动
1.招引头部物流企业。依托现有优势产业链条,专注引进世界500强、物流50强及5A级等知名品牌企业投资运营、结算、分拨和配送中心,争取一批补链延链项目落地。2024年—2026年,至少招引1家以上生产型头部物流企业。〔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经发局〕
2.抓好物流企业培育。2024年—2026年,对经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按照国家《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标准新增评定为国家5A、4A、3A级且年纳税100万元(含)以上的物流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80万元、50万元、20万元资金奖励,期间物流企业评定升级奖励差额。〔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财政局〕
3.扶持企业发展壮大。2024年—2026年,对在我区年纳税1000万元及以上(仅限物流运输、快递服务业务所纳税额)的物流企业,按企业实际缴纳的“两税”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区财政实得部分的60%给予奖励,奖励分三个年度平均拨付。〔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经发局、区税务局〕
4.活跃小微物流市场。持续用好用足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重点支持道路货物专用运输、大件运输、危险货物运输、货运站场经营者、中小微物流仓储企业。支持个人购买轻型货运车辆开展城乡工业品和农产品双向物流贸易。〔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金融服务中心〕
(七)乡村寄递达标行动
1.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支持各大物流快递公司发展农村物流快递业务。2024—2026年,对在我区规划区外行政村率先设立村级配送网点且持续开展收寄或投递业务的企业给予1万元/年补贴,每个规划区外的行政村限一个配送网点享受。〔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区财政局〕
2.提高农村物流服务水平。鼓励快递物流企业与村委会合作,充分利用村委会(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人员与场地优势,降低村级快递网络站点运营成本。开展村级快递从业人才培养,提高村级快递物流驿站从业人员素质与水平。〔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各乡镇、赣州新能源科技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3.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依托市公交公司的城乡公交运力资源,推进客运、货运、邮政快递等主体合作,共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线路、装备、人员等资源,降低农村物流成本。〔责任单位:区经发局、各乡镇、赣州新能源科技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统筹协调。统筹协调各部门资源和力量,建立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的协调配合机制。加强对重点工作任务跟踪,定期通报工作推进和完成情况。各责任单位要细化要求,量化指标,明确任务和年度计划。
2.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对现代物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关注度。同时,加强对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的宣传和推广,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到行动中来。
3.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对现代物流产业的资金投入力度,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同时,鼓励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和融资服务。
来源:招商网络
展开